近期,有一位客戶朋友們子通過QQ向小編詢問,
離子接地極的長度是不是越長越好呢,離子接地極的長度何為 佳呢?確實,離子接地極的長度有0.5米,通常也有6米的, 長的也有8米或者9米的,如果單從接地效果來說,離子接地極當然是越長越好,因為這樣接地面積也會增大,地網容坑也會變小沒接地效果也會 好。但是小編要提醒大家的是,我們要選擇 佳性價比的長度。換一句話來說,假設離子接地極的長度增加一倍,效果增強了30%,那可能我不如采用兩根短的離子接地極,這樣效果可能增加就不止30%了。根據我們對土壤結構的分析,得知地球表層土壤結構中,一般0.5m以上的部分,是相對比較干燥的土質,含水量少,因此對于離子接地極來說,屬于低效能土層;0.5~2m這個階段,土壤的含水量逐漸增大,一般用手摸的時候,感覺土壤有點粘的感覺;再往下,在水分充足的地方,已經開始出現明顯的地下水,并且開始出現積水,或出現“水井”效應。因此,由上面的分析,如果離子接地極放在0.5m的土層,離子釋放效果將大打折扣;如果放離子接地極埋設在2m以下的土壤,則可能由于水分過量,造成加速離子體的消耗速度,很快就變成一根傳統的接地棒。因此,我們得出,離子接地極的 佳埋設,是在0.5~2m之間。而GB50057-94(2004版)要求,接地體的埋設不少于0.5m,因此,我們可以知道,離子接地極的 佳長度,為單根長度為1.5m。這樣則好可埋設在0.5~2m這個土層當中。